今年7月28日,安徽尚欣晶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我国首条脉冲通电加压烧结生产线,在蜀山区投产。
成立于2021年7月的尚欣晶工,是合肥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尚欣晶工以SPS技术为支撑,在高端难熔金属、超硬硬质合金、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医疗健康、精密光学、高端制造等领域提供创新材料。
近年来,合肥聚力提升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支持重点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7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2个;国家级单项冠军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累计获评省级首批次新材料54项。
目前,中科院固体物理所嫦娥钢成功应用于“天问一号”嫦娥四号,正在推进民用领域应用;中国科大研制的聚烯烃弹性体材料,兼具塑料和橡胶双重优势,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应用场景广阔,目前已顺利产业化;中欧电子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研发的导电微球和聚酰亚胺复合膜材料顺利实现产业化;皖维集团与中国科大联合研发的“PVA光学薄膜”,实现“从0到1”的突破,“汽车级PVB胶片”在部分汽车厂商中应用……
11月24日,以“新材料创造新价值”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蚌埠市举行,集中展示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最新成就。会上,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3年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十强企业。
成立于1998年的国风新材,持续深耕高分子功能膜材料领域。该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孙善卫说:“聚酰亚胺薄膜,绝缘、隔热等性能非常好,用在柔性线路板上起保护作用,手机、平板、汽车显示屏里面都有它。”
被业界称之为“黄金膜”的聚酰亚胺薄膜(以下简称“PI薄膜”),作为综合性能最佳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在柔性显示等领域大放光彩。国风新材的PI薄膜,是合肥新型显示材料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块。
合肥新型显示材料产业依托京东方、维信诺、康宁等龙头企业,已初步形成“基板玻璃-金属靶材-光学薄膜-偏光片”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实现了液晶显示、OLED柔性显示、硅基微显示等门类齐全的“从沙子到整机”全产业链布局。
“围绕2025年产值千亿目标,聚焦‘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主导产业配套需求,我市加快新型显示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细分领域的产业集聚,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市经信局原材料工业处处长沈尧说。
聚力壮大产业规模。我市实体化运作新材料产业链工作专班,按月调度重点县区、重点项目,围绕产业薄弱缺环节,列出龙头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重点招商目标清单,赴南京、西安、广东、深圳等地开展“双招双引”工作,推动迈格钠磁动力、三神科技等重点项目落户。近年来,累计招引新材料项目200多个,投资额超千亿元。
着重强化产供协同。我市支持新材料首购首用,对知识产权自主、技术性能突出的新材料给予政策和推广上更大支持,累计落实省、市示范应用奖补资金超7000万元。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统筹开展精准对接活动,先后组织开展皖维高新与三利谱,中电科43所与有研粉末、国风新材,会通新材料与经纬电子、阳光电源等精准对接活动7场,达成合作意向近20项。
此外,合肥发挥科创优势,以需求为导向,支持应用场景开放,打造各类创新平台,鼓励龙头企业会同产业链上下游、科创机构等协同攻关,助力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
安博电竞